请说

请说


不好意思,我刚刚没听清楚。

不好意思,我刚刚没听清楚。

艺术家伍韶劲:香港的艺术很多元

你的浏览器不支持此360度视频,请使用其他浏览器观看。

现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担任副教授的艺术家伍韶劲(Kingsley),从事媒体艺术创作多年,期间获奖无数,计有“当代艺术双年奖”、“2013年度最佳艺术家奖”及“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大奖”等。

众人的烦躁化为黑云

Kingsley的作品曾于世界各地展出。对他而言,香港独特的场域和空间,是他很多创作的起点。“我喜欢思考如何将独特的场域化为静思的空间,让观众好好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。”

他与多位艺术家合作创作的《待渡》,将北角(东)渡轮码头变成“城市庇护所”;《25分钟后》选上香港独一无二的电车,变成流动影院;为了创作《光之记录》,他在太平山顶下捕捉游客拍照时的相机闪光,将之转化成音乐乐谱;另一作品《八百八十里的昼夜 》,则在川龙村的旧校舍里,以光影展现客家人迁居到港的故事。

“香港有独特的文化背景,既有耀眼的一面,也有其他的面向,”Kingsley解释经常在创作里用光的原因:“光就像是一种方法,让我们留意到这城市里备受忽略的、需要重视的,或是将要消失的东西。”

Kingsley说,香港的艺术就跟城市本身一样,富有多样性。“香港有很多国际艺博会,未来也陆续有很多艺术馆、展出的场地落成。这些机构的定位,都是国际艺术文化平台。”其中在西九文化区,便有M+,戏曲中心、艺术公园及自由空间等场地,让大家参加多元化的文化活动。

他同时指出,除了到访艺术馆外,大家也可留意闹市中的各种细节,发现日常环境里的美。“我们可以去街市、布市场,甚至各式各样售卖材料、工具的地方 ── 例如大南街或新填地街,”他说:“在不同的街巷、店铺,各人将不同的东西分类、排列,都有不同的美学追求。”

 

因此,他鼓励大家去探知,以更多、更广的角度接触香港艺术。“希望不同游客来到香港时,可以发现最能触动自己的艺术。”


更多推荐

{{post.type}}

{{post.title}}

{{post.date}}

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。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,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。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(或其任何部分)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