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一个世纪以来,闪烁的霓虹灯点亮香港夜色,也交织出独特的街角风景。早在1920年代,城中的许多生意人就开始在唐楼上层安装各类霓虹,用独具创意、五光十色的灯影招徕顾客。直到二战后,霓虹灯招牌更加在香港发扬光大。当时,诸多工厂和车间竞相制作出设计美观、工艺精湛的玻璃灯管,这才成就了香港灯火璀璨的繁华夜景。
随着时代变迁,市场上出现了LED等更平价的代替产品,香港的霓虹灯也从大型霓虹灯厂的大量出产,逐渐变成几位霓虹灯师傅的手工制作。不过,在过去几十年里,多得王家卫、雷德利 • 斯科特(Ridley Scott)等著名导演通过镜头,将香港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带到了全球观众眼前,这些经典的电影画面也激发了新一代艺术家、设计师和历史学家们,竭力保留城中的霓虹色彩。
艺术家兼设计师Karen Chan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。除了以艺名quiettomymess展出个人作品,她还组织各类以香港传统为主题的艺术展览。她曾与香港霓虹大师黄师傅合作,在中环的Kong Art Space策划了霓虹装置展览“My Light,My Hood”。 “黄师傅是香港最资深、最杰出的霓虹大师之一,他今年70多岁,做这一行已经60年了,能与他合作办展意义重大。”Karen说。
对于Karen来说,霓虹灯是香港特有的“视觉语言”,而通过艺术手法来呈现一件商业产品,可以为这种语言赋予新的意义。 “我们一直在谈论艺术和文化,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。霓虹灯是香港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,因此人们开始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形式。当我们把它看作本地视觉文化和语言的一部分时,我们便会欣赏它背后所包含的技艺,并去进一步提升它。”她解释道。
“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、日新月异的城市,我们总是想要把它变得更好、更现代化。但同时,这也意味着许多老传统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消失,这也是为什么霓虹灯展览对于我和其他艺术家来说很重要。通过展览,我们能够探索如何让香港传统工艺不断发展前进,以及如何以艺术手段给予它们新的意义。” Karen说。
可幸的是,近年有很多本地公司与Karen的想法不谋而合。众多独立餐馆、酒吧和时尚品牌都在致力为霓虹灯提供一个新家,将它们从街道带入室内,成为真正的装饰艺术。
“霓虹灯是香港本地文化及视觉语言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。虽然它的存在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,但我对它的未来还是很乐观的。我相信我们能找到保护、升华霓虹灯的方法;而通过霓虹大师与艺术家和设计师进行合作,我们可以将其转变为一种艺术形式。”Karen这样总结道。
现在,你仍可以在香港一些街区看见琳琅满目的霓虹招牌,想一睹它们的光彩,或跟随路线拍照打卡, 庙街夜市
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网址 {{website}} 更多资讯 、旺角的 通菜街
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网址 {{website}} 更多资讯 和湾仔的 骆克道
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网址 {{website}} 更多资讯 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同时,不少酒吧及餐厅也对霓虹艺术情有独钟。Karen推荐了几家适合欣赏霓虹灯的餐厅酒吧,包括 界限佳坊
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网址 {{website}} 更多资讯 、 好易食
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网址 {{website}} 更多资讯 、 乒乓冰室(Ping Pong Gintoneria)
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网址 {{website}} 更多资讯 、 大龙凤
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网址 {{website}} 更多资讯 ,不妨去看看吧。
若想了解更多关于香港霓虹招牌的故事,可以浏览这里。这个互动网上平台由M+策划,配有地图、音频导览、视频、访谈和文章。
想知道更多有关香港霓虹招牌的资讯,欢迎浏览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网站,观看“霓虹掠影”影片。
香港旅游发展局对本栏目所述资料,包括商店、餐馆、货品及服务等一概不负责,并对此等资料,包括商店、餐馆、货品及服务等均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,包括其商业适用性、准确性、足够性及可靠性等。
本栏目所述资料会不时更新,恕不另行预告。如有任何疑问,请向有关方面查询。